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何谓束脩
束:一束
脩:肉干
古代一般平民没有太多的机会吃到肉,所以将肉干条绑成一束,送给老师,表示对老师微薄的敬礼。

今天是台湾地区的教师节,收到好几位学生寄来的sms和电话,祝福教师节快乐,有的是有阵子没联络或毕业的学生,感到很安慰。
我不吃肉,所以你们不必送我肉干。

Sunday, September 26, 2010

有关简介

最近看到有人写个人简历时,,有跟随过几位老师,写师承时将名气大、年龄长的放在前面,然后依次放。
这是错误的写法,应该是按随老师学的时间的先后依次来放。

锁音分别

桐心阁指法析微纪录
锁:剔 抹 挑
小锁:抹 挑 抹
背锁:勾剔 抹挑
短锁:抹勾 剔抹挑 or 抹挑 抹勾挑
长锁:抹挑 抹勾 剔抹挑
大锁:抹挑 勾剔 抹挑剔抹挑

Sunday, August 22, 2010

详情询问:KL--012-3721813, 台北--0987 503090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又要进入新的学期了,吉隆坡与台北将再在近期内开办古琴团体班。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抚 琴 诀

明代,汪芝 <西麓堂琴統>(1525)
抚 琴 诀


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掣琴在前。身须端直。安定神气。精心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下。弦不错鸣。不视右手。只闻其声。目不别视。耳不别听。心不别思。乃得琴之旨焉。大要识句读节奏。停歇不得过多。李勉曰。吟抑有度。迟速有节。急而不乱。缓而不绝。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此为枢要也。用指必须甲肉相兼。出声清丽。甲多声焦。肉多声浊。右左手不得过度。琴声凡三。一曰散。二曰按。三曰泛。弹似断弦插指浅。按若入木不见力。泛则近岳而弹。微沾弦而点庶。其音清且圆也。若身摇颈动。盼视左右。顾瞻上下。面色变易。有如惭耻。或眼目疾游。喘息气粗。进退无度。形神散慢。至于声。虽能用指。声韵杂乱。不尽五音。调弦不切。当轻而重。当慢而速。皆是大病。弹琴之法。必须简净。非谓人静。乃手静也。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不须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注精诚。感动鬼神。或只能三五操。而极精妙。今之学者。惟多为能。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察焉。
夫弹琴之法。难得者曲谱。曲谱必求师传。盖曲谱中指法节奏非笔墨所能尽。所以对谱弹琴。往往徒得其声。而于疾徐节奏多不能造妙。亦犹规矩之粗。得其方圆。而不能备其工巧。姑以浅近者言之。一曲中分作三段。一慢。二紧。三缓。从缓入。紧至煞意而成一曲是也。谱中有从勾二作者。必分为二段。先一作平其声。以结前段之意。少息后一作取声猛壮。猛而渐缓。以续后声。必须前后相关。始终不杂。又如三作间勾者。先两声。少息。应前段四声。猛弹入。间勾以接后声如至。长锁九声。前两声少息。以结前段后七声雄壮。以接后声令有起伏之意。大要使其脉终联缀。遗音俳徊欲断而缓续。欲尽而不尽。然后猛起以业弦。从慢入紧。从紧至缓。若缓急得合。其宜吟抑不失其度。自弦中节渌响铿锵。取音欲清图简静。不可乱杂。庶有古雅冲澹之素。此乃古今谱操难得之妙也。然私学琴者。未遇师传。得此曲谱。宜专心致志。仔细玩味。按其谱中指法运之于手。详缓而弹。逐声而累。一声加于一声。一段加于一段。若日积月深。习之既久。心契意悟。手自相应。自然可到古人妙处。所谓及其成功则一也。大抵弹琴贵于积累。而进久则自精。若急躁贪多。欲速则不能达。终无所成。切宜深戒。予故备论之。以贻学览者。其毋或焉。

Tuesday, August 10, 2010

照片由下至上
(一),(二)台北團體班上課情形
(三)南華大學古琴教室的一百張琴和一百張琴桌,應該是台灣最大的古琴教室了
(四)嘯諜的狗狗,聽琴聽到睡著的英姿
(五)本人及兒子




Wednesday, July 7, 2010

v.blog.sohu.com/u/vw/4098393 -
這是今天無意發現,sohu網上有張貼我們上次雅集的錄影
我不會把它聯起來,有興趣的可以上去看看.

Wednesday, June 23, 2010

長安樂器公司所屬的等閑琴館6月24日有大陸奧運演奏琴的那位陳雷激先生來台,會辦雅集
有意參加者可聯絡長安報名

台北分社

要看台北上課的錄影先上到我個人的facebook,然後clik台北分社 在左下角
但我不知道要如何上到 chenwen facebook
如果有上到還是看不到請再告訴我,因為要開通

Wednesday, June 9, 2010

仙翁操

兰陵琴社台北分社有一位能干的班长,把上课的仙翁操,关山月都放上facebook了
有人想复习可以去看看。
上兰陵琴社点兰陵琴社台北分社

Saturday, May 15, 2010

音乐会后记

昨晚有一场茶与乐的演出活动,感觉不是很好,制作单位只懂茶不懂乐,
乐在里面只扮演了配乐的角色,茶和乐到底如何对话,两者之间的共性是什么?
基本上,都只在外在形式上撩一下而已,没啥大意义。

今晚在琴园乐坊的古琴讲座,来了哲学系教授,中文系的老师,还好事后才知道,
否则恐怕讲不下去了。现场气氛很好,互动很好。也让来宾上来学看谱弹琴,很热闹,大家也觉得很好玩。
只是台湾民风保守,叫来宾上来玩,都不太敢。玩得很开心。

明天的音乐会,酒狂双琴对话,昨天已玩出来了,还好,蛮有趣的。
另一位演奏家徐君跃是浙派传人,也许有机会可以请他来吉隆坡交流。

Saturday, May 8, 2010

开课

兰陵琴社台北工作室古琴团体班5月22日下午3点开课喽!

活动

5月15日(星期六)琴园办古琴讲座,《古琴入门及欣赏》02-23618107
5月16日(星期日)下午2点,音乐会《临安梦回》,在国家演奏厅,
台北的朋友,有兴趣可来观赏。

<此生只为雅琴来-孙毓芹传> 目前台湾买到一些(十本),还有人想要订购吗?

Wednesday, May 5, 2010

《阳关三叠》-陈雯老师弹唱


《二四绝续忆故人 陈蕾士教师纪念音乐会》陈雯老师弹唱琴曲《阳关三叠》





老师,
我终于把Video clip弄出来了 :)

演出

明晚将在新竹交通大学演出,我的节目是琴和箫的关山月,及独奏玉楼春晓。
5月16日,将在国家演奏厅演出,流水、酒狂和一首新的作品和古筝合奏。
还没排练呢。所以这两周会非常忙。
5月2 日的雅集照片会再贴上来。
7月24日在马大的演出,请大家费心好好排练。不能砸招牌啊。

Sunday, May 2, 2010

钗头凤

今天雅集时说要打谱的同学,这就是你们的功课了。


Thursday, April 29, 2010

五月雅集

兰陵琴社定在5月2日下午3点雅集
地点:Kelana Jaya 音扬艺术中心

Saturday, April 24, 2010

音揚藝術中心古琴團體班開辦

吉隆坡音揚藝術中心古琴團體班將於5月開班
上課時間:每週四晚7點30 分到9點30 分
每周日早上10-12點
5人開班
每期八堂課
報名請聯絡012-3721813,或03-78036813 黃老師
上課地點:kelana jaya音揚藝術中心
團體班的好處是有共修,有互相激勵的效果,以及可以看到自己沒有注意的問題,而在別人身上出現的問題,
再者齊奏時,可知道自己的狀況如何.
缺點是進度會較慢.

Monday, April 19, 2010

回KL

我会在4月24日回KL,要排课,可与黄先生联络
陈雯

蘭陵琴社 臺北分社 古琴工作室

蘭陵琴社 臺北分社 古琴工作室
古琴團體初階入門班 開班

時間:2010 年5月22日- 6月26日(六堂課)
每週六下午3點到5點(暫定)
地點:臺北市民權西路91號2樓(民權捷運站)
費用:NT 4800 (六堂課,不含教材費)
師資:陳雯老師親自教授

上課不需攜帶樂器。
有興趣想初步瞭解認識古琴藝術及體驗古琴彈奏者,歡迎加入,每班僅限5人。
報名及詳情詢問電話:0922330202

Thursday, April 15, 2010

琴壇軼聞

孫公有一位年輕的道友名叫殷曰(yue)序,在美國留學,有一年假期回台省親,
要去拜訪孫公,打電話給孫公約見說:我殷曰序,從美國回來, 想來見您.
孫公說:好, 歡迎,你是哪位?
殷說:我 殷曰序
孫公說:我知道你是音樂系的,你叫什麼名字?
殷說:我叫 殷曰序.@!$#*%%^)

琴壇軼聞

5月6日參加琴園的音樂會將演奏玉樓春曉,憶及台灣琴界前輩容天圻先生學琴緣起:
當年的一部電影--倩女幽魂,劇中聶小倩彈奏古琴,幕後配樂就是梅庵派吳宗漢先生演奏的玉樓春曉.
容先生迷上琴音,而開始找尋古琴 .
這恐怕是近代古琴被大螢幕引用的創舉之始吧

Saturday, April 10, 2010

陈雯老师 - 阳关三叠

老师,
请问您有《陈蕾士教授纪念音乐会》当晚老师弹唱《阳关三叠》的 video clip 吗?如有能否上载这里?我觉得那是非常感人的演出。很想再细细聍赏一回。

幼倩。

Friday, April 9, 2010

馬國古箏大師 陳蕾士紀念音樂會

重貼一下:

琴壇軼聞

蕾公病中問神父知道不知道人要如何能上天堂?
神父搔首答不上
蕾公說:要先--死

古琴班

古琴group lesson 開班
5人一班
上課地點:A 台北民權捷運站附近(contact no: 0987503090)
B Malaysia Kelana Jaya ,Yin Yang Art Center(contact no:012-3721813)
上課時間:台北 拜五下午 or 拜六下午

見到绥杰

昨天見到绥杰,他從很遠的木柵冒著雨來到板橋台藝大聽課,
很高興風雨故人來
他好像小了一號

二四絕續音樂會yutub

相關報導的視頻:; s _' f' K' E0 |

3 m4 _7 r, l* whttp://www.youtube.com/watch?v=r1XGOa9AUC4

Tuesday, April 6, 2010

我是绥杰,好久不见

陈雯老师,很久不见。记得上次在台北见你,已是2008年我刚来台湾时,时间过的很快。
我虽然没把琴带来台湾,但寒、暑假回马时都有弹弹。基本手法还记得吧。
不知为什么,虽然在这边没得弹,但我还是把右手的指甲留着,就是不减掉,感觉就是不应该减就是了。呵呵!
我一直有留意这个部落格中的消息,有前辈离去了、老师在马、台两边跑等消息,但我就是一直没时间再约老师
出来聊天,其实我好像看看老师在北艺大上课的情形。不知老师现在哪?还有在台湾授课吗?
刚刚翻阅以前的贴文,才发现老师原来还记得我在政大读书,只是找不到我,不好意思哦,是我一直没联络你。
我现在硕二下了,要写研究计划,希望明年可以顺利毕业。
只是觉得当初来台湾,自我其许要加强自身古典文学专业训练以外,更要在中国古典音乐,尤其是中国古琴有所
接触。两年匆匆过去了,自认在古典文学还有些许收获外,对于音乐还真的所知有限。
所以赫然发现要把握时间了,把握在台湾的最后一年,应该要有所得才行。
其实我这次找老师是有些事请教,我想写一篇有关马来西亚音乐文化的论文,具体内容还没拟好,就想请教老师
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我是没有老师的email, 所以只好在这边贴文了。
我的email: sweekiat_55@yahoo.com.tw h/p:+886983272628

Sunday, April 4, 2010

蕾公有一年赴伦敦,一天下午有很温绚的阳光,公躺在剑桥草坪上看书享受午后阳光,
一阵微风拂来,翻动了摊开在草地上的书本。
公想起一首诗,恰恰符合此情此景
“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Saturday, April 3, 2010

琴坛轶闻

我艺专(college)的一位同窗,杰出的琵琶演奏家,原来在学校时期曾副修古琴一个学期,
后来虽然没有继续,但一直对琴很有兴趣。2003年左右再相遇时,他想再学琴,托我让得一床明琴,
从此越发的用功了。隔年他赴北京,途经香港购得一床宋琴--琴名" 僊(仙)人友",
但赶上sars刚流行的那年,不幸他也感染,回台后便发作了,可惜琴还没弹到,他也成仙了。
乐界痛失一位杰出的年轻音乐家。
他叫纪永滨

Thursday, April 1, 2010

新加坡演出

新加坡演出内容打算以琴歌琴曲为主题,加上导聆解说。
打算放在8月
Kate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要负责人

7月24 日 如果确定,将以高山流水为标题
有没有人要打谱高山?

可能6月会有古琴workshop 在云顶

5月6日有演出在台湾新竹,还没决定曲目。所以5月初回不了KL
看看4月底能回不?
陈雯

蕾公CD

蕾公CD,雨果唱片公司出版,蕾公80岁时的录音,原已绝版
终于托新加坡雨果分公司拿到一些,
有没有人要订?
陈雯

Monday, March 22, 2010

忙碌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任務.心情輕鬆了許多.
收到了好幾位友人或學生的訊息及電話,傳達了對這次音樂會的feedback.
有感謝的, 有鼓勵的, 也有期待下次的.
做得太好,有時反而是給自己下一次更大的壓力與負擔.哈哈...
感謝大家的出錢 岀力, 雖然辛苦, 但也很愉快 很享受.
完成了兩場音樂會,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除了是留存了歷史的記錄外,也將會是我們共同美好的回憶.
謝謝你們所帶給我的一切.
唯一有一點點遺憾的是,節目最後的焦點有些偏離了.
有人告訴我聽古琴时,眼淚不能控制的一直流下來!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也一直捨不得蕾公的離去吧!
也感謝internet 的發明,讓我不必一一向大家道謝.可以一次ok .
黃先生默默地付出,卻沒有站到台上接受掌聲,只好在這裡小小地一提大大地感謝
陳雯
歡迎大家將感言放上來,有照片的也可貼上來.








Sunday, March 14, 2010

广东地水南音讲座会

广东地水南音讲座会
介绍广东地水南音的历史背景,由来,以及如何形成此独有的唱腔风格。以及现场示范演唱,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晚上8:00pm,
地点在 2nd Floor 23-25,Jalan Jejaka 7, Taman Maluri,55100 Cheras, Kuala Lumpur 专艺艺术机构有限公司的排练厅。

主講:唐健垣博士

Thursday, March 11, 2010

雙溪大年陳蕾士紀念音樂會

雙溪大年陳蕾士紀念音樂會
地點:大年的KICMEC.
時間:晚上7.30.
免費索票
聯絡電話04-4311711清涼茶坊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古琴講座

日期:2009年3月19日
時間:8:00pm
地點:拉曼大學
主講人:唐健垣博士
講題: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之美
免費入場
詳情聯絡:012-3721813

Saturday, March 6, 2010

二四绝续忆故人-陈蕾士教授纪念音乐会

3月19日8:00pm古琴讲座会
3月20日二四绝续忆故人-陈蕾士教授纪念音乐会 SP
3月21日二四绝续忆故人-陈蕾士教授纪念音乐会吉隆坡,拉曼大学
请帮忙宣传,
详情请联络Mr. Ng 012-3721813

map- 19及 21日演出地點

Friday, March 5, 2010

古琴期末報告--黃暐貿

古琴那個古老的樂器,從小就覺得他很遙遠應該碰觸不到這一塊,只是覺得好像老一輩的老師都不知道為什麼,都會去接觸古琴這個文人音樂,還有以前彈琴有些琵琶作品都有用到古琴的素材不管是流水、還是改編的作品,小時候對古琴就是這些印象,終於在這個學期學校第一次讓我接觸這個樂種。
一開始接觸古琴,光看了那個譜真的就是讓我受夠了,乍看下去根本就是無字天書密密麻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符號,很多都是縮寫沒有人教根本就看不懂,上了四個曲子越看譜越覺得有趣,一個部分一個部份慢慢的拆開來理解,我看減字譜真的要慢慢的看,看一個想一個,而且可能跟琵琶很多技巧有點類似,但名稱卻有點不同,讓我經常精神錯亂;但透過不同技巧,指序的安排,也讓我聽到不同的音色變化,像是指甲撥弦的聲音以及用肉撥弦的不同一個較明亮一個較悶,我覺得他的技巧跟琵琶一樣相當的繁複;譜上面所標的指法我覺得都是經過很久的流傳下來才修訂好的指法,而且必須按照譜上所寫的指法安排,好像不按照譜上面演奏會造成手指打結。古琴一共是七條弦他有十三個徽位也就是說他有九十一個音,對於初學的我來說,更是吃足了苦頭左右手都快顧不了了。
古琴好像在寫秋天那種比較哀傷的風格,或者感慨人生這兩類的作品較多,或許是我對古琴還了解得不夠深入,但我想這可能是造就古琴背後成為文人音樂的一個原因之一,總是在官場失意或者碰到人生的大挫折後歸隱山林,過著隱居般的生活才進行這些古琴作品的創作,像這學期所學的後三個作品,我覺得都是格外的哀傷,而且透過景色的描寫反映在人的身上,好像較為明亮風格的作品比較少,我覺得跟現在很多戲劇有一樣的感覺,較多的時候總是演著灰暗的戲碼,喜劇收場的的戲碼相對的較少,但不得不說再反應悲傷的曲調更能觸動心弦。
古琴樂器本身我覺得音色充滿各式各樣的風格變化,我最喜歡的音色應該就是滑弦的聲音,我覺得好美好美那是一種很深很深的一種感覺,訴說了我心中很多糾結的心理狀態,我認為古琴的每個音好像反映了每個人心裡的狀態,應該這麼說我們每個人在演奏樂器都是在反映了自己心裡所想的,但是古琴他的心理狀態我覺得是最直接的傳達出去,也或許是現在許多器樂曲多著重在炫技的部分,所以失去了那個最原始的心裡感覺,這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不同面向來看古琴,對我來說這學期可是初體驗,除了學到了粗淺的古琴入門之外,我覺得跟老師的互動我覺得也是我學習到的東西,有點是在交換意見的對談,跟我上有些課程感覺很不相同,我覺是有互動的學習,對於有些課題可以在同學跟同學之間互相的交換意見,不只是在音樂上的事情,很多方面都有機會探討到。

Tuesday, March 2, 2010

3月19日古琴讲座会

3月19日8pm邀请香港琴家唐健垣博士演讲,
讲题: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之美
免费入场
地点:拉曼大学礼堂(PJ NISSAN 厂旁,panasonic厂 旁巷子转进)
详情请洽黄先生012-3721813
场地很大,怕人数少很难看,大家帮忙宣传,多找些人来听。

唐健垣
廣東南海人,1946年出生於香港。香港著名的古琴家、
古箏演奏家、南音和甲骨文研究專家,同時也是位茶藝
和園林專家。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康州威士連
大學、密芝根大學、香港演藝學院。
曾分別獲得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
大學語言學(甲骨文)碩士、美國康州威士連大學民族
音樂學博士。師承吳宗漢、王憶慈伉儷(梅庵派)及孫毓芹
、吳景略等名家學琴,極具個人演奏風格,要求雅、淡、
含蓄、和、靜、完整。他曾經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內地拜虞山吳派一代古琴宗師吳景略先生為師學習古琴,是虞山派的海外傳人。
自六十年代已彈箏、唱粵曲及南音,七十年代得從“盛獻三盲德”之傳人杜煥瞽師兩人學彈箏自伴唱之術,傳地水南音“口唱、左手拍、右手彈箏”三合一之藝於一身。唐健垣用真指甲彈幼弦,每一音從容不迫,如珠之圓,如玉佩之鏗鏘,托腔絲絲入扣,使唱者之快慢高低、短腔長序、正線乙反,可隨音變化,知音人許為“南音箏聖”。著有《琴府》等多部學術著作,國際著名的唱片公司EMI以及香港雨果公司都曾錄製過他的專輯。

古琴初階期末心得報告--董驗伶

  有關古琴的記載最早見於《詩經》、《尚書》等文獻。古琴是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屬於八音中的絲類。古琴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琴棋書畫”之首。說到古琴,就會讓人聯想到文人音樂。古琴至古出現在眾多文學作品之中,與文人雅樂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藉由這堂課程,筆者學到的不僅僅對於古琴有了初步地認識,一開始,老師在課堂上常常會提出一些觀點或論點,讓學生們互相討論、自由發揮,並要求每一位學生敘述自己的想法。在這種主題性的討論課題中,沒有絕對地對與錯,或者是任何主觀性的答案,一切只是讓學生能夠多思考一些廣泛性的問題,不侷限於古琴或音樂,還可以談論許多教學、市場、生活化或國際化等議題,筆者對於這部份上課方式,十分適應也很喜愛。我們可以由他人的眼睛看到不同地世界面貌,可以由他人的想法刺激自我、反省或者對於一些平常沒有注意到的人、事、物,多一些新的想法或見解,進而進一步進行探討。
  在古琴基本知識方面,老師為我們介紹了古琴本身、結構名稱,以及其歷史、背景、音樂特色、現代發展等等。還教我們如何自己製作簡單的琴軫,如何換弦,也為我們示範了如何裝訂琴弦、如何透過相對音程進行調音。以及教我們如何分析古琴譜上的記載手法,以及譜上記載的徽位、第幾弦和各式各樣地彈奏手法與技巧等等。也會帶著我們一起高聲吟唱譜上的詩詞。
在樂曲實際操作方面,老師實行地非常好,同學們也反應的很熱烈。雖然有跟學校反應過琴桌和平時演練的問題,但是礙於金費以及行政上等問題,沒有辦法讓每位修習本課程的學生一人一台古琴演練,但是學校也為我們本課程添增了座椅,雖然其座椅的高度與琴桌無法配合,但是看的出學校想為學生盡力的心意。在平時練習方面,學校出借了兩台古琴放置2009琴室,讓平時想練習的同學們有樂器可以操作,對於同學們在古琴曲的掌控度以及熟練度上,有很大的幫助。
這堂琴樂初階的指導老師,陳雯老師,教學認真仔細又生動活撥,以致於筆者和其他同學對於這堂課的評價甚高。在這短短地學期中,老師先後讓我們實地演練、並教會我們古琴曲。先是可用來調音的《仙翁操》,再來陸續學習了《湘江怨》、《秋風詞》以及《關山月》,真是受益良多。
下個學期有承接琴樂初階的琴樂美學課程。這學習在琴樂初階這堂課程中,讓我們初步地對於古琴有了一定的認識,又透過實際地演練,對於古琴曲的語法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希望透過下學期琴樂美學的研修,對於古琴藝術能有更深層地了解與探討。

Monday, March 1, 2010

古琴CD導聆feedback

有參加2月28日古琴CD 導聆會的朋友們,
對這場活動的反應,請寫點東西上來.讓我們知道你的想法.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0

古琴期末心得報告--雅麟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經有距今2400餘年的實物出土,由此可見古琴的年代之久遠,是當今流行的中國樂器遠遠不及的。
  還記得小時候印象中的古琴,沒有什麼人學習,是知名度不大的樂器,只覺得就是有這樣一個樂器,沒有特別的感覺也不會想要去學習。但是近年來,愈來愈多人學習古琴,也許是復古的風潮,也有可能是被它的韻味所吸引,總之,古琴日漸受到重視,也正意味著我們愈來愈重視歷史。
  記得在一次報告中,因為在國樂圈較少人學習,於是我選了古琴做報告的主題,經由影音資料的收集,我聽到了「酒狂」這首古琴曲。第一次聽到,它的旋律、音韻都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了好聽之外,古琴古樸的音色、韻味也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文房四寶」和中國的飲料「茶」一樣,讓我覺得,這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
  我之前曾經有在南華大學上過一個月的課,就讀期間,古琴是人人必修的樂器,在那短短的一個月中,我第一次接觸到非常神奇的減字譜,雖然只有很簡略的認識一點點,但也讓我對這個樂器,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甚至還去修了單志淵老師的樂器製作課程,希望能更貼近這個歷史留下來的見證。
  來到台藝之後,我很高興看到課表中有【琴樂初階】這堂課,讓我可以真正的好好學習古琴。經由一學期的學習下來,雖然老師上課的進度很快,讓我們會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從課程中,真的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除了學會了看最基本的減字譜,還讓我親身體驗了古琴那充滿韻味的滑音,從自己的手中彈出來的感覺真棒!第一次接觸古琴的時候,就覺得他的聲音比想像中的小聲,是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好好的聆聽,才能從它那有限的音量中,聽到它古韻的聲音,往往有一點聲響,像是上課時的冷氣聲,就會蓋住古琴的餘音。
課程中,老師教的曲子是一首比一首好聽,從最剛開始學調音時彈的「仙翁操」,後來進入了「湘江怨」、「秋風詞」,到最後學的「關山月」,技巧是愈來愈複雜,但也愈來愈有韻味。在這幾首曲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秋風詞」了,因為它是三首考試曲中,旋律好聽,難度也適中的曲子,雖然說還不是彈得很得心應手,但是我相信繼續練下去,有一天我也可以彈出古琴的味道。
  我喜歡古琴,除了它滑音的韻味之外,我還喜歡它的泛音。記得有一次在課程中,老師說過,泛音是天籟的聲音。真的,無論是古箏還是古琴,我都喜歡它們的泛音,乾淨、清透的音色,很讓人著迷。尤其是古琴,它比任何樂器都容易彈出泛音,而且不像古箏泛音是用來點綴的,古琴的泛音是曲子內容的一部份,甚至還有泛音的樂段,它把其應該要表現出來的音色發揮的淋漓盡致,就是我喜歡古琴的原因之一。
  總之,這學期修了這堂古琴課,讓我收穫很多。我本身主修古箏,但是我選古琴課不是因為感覺是相似的樂器或是老師的推薦,而是古琴本身。我很喜歡這種充滿古色古香的東西,無論是歷史遺跡、建築還是文物等等,那些好幾千年留下來的歷史證據,現在還能被我們看到,真得是很令人讚嘆。像上課的教室裡,那兩台宋朝、元代的琴,從琴身上漆龜裂的紋路,就可以看出其年代的久遠,我們是何其有幸,能聽到這兩台古代文人雅士彈過的琴呢!這堂古琴課,在老師示範彈曲和唱詞的過程中,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什麼是文人雅士的音樂,也希望下學期能繼續修老師的古琴課,繼續彈奏和聆聽著古琴的古、樸、韻、雅。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如何欣赏古琴音乐----导聆会

音扬 将在2月28日(礼拜日)下午3点,举办古琴音乐导聆会。
古琴艺术文化近日大行其道,但遇到许多人想进入古琴世界,但却总在门外徘徊,
不得要领而入。故拟办导聆会给意欲入门之人。
将由本人(陈雯)借由古琴CD 乐曲,藉由播放CD音乐乐曲,介绍如何欣赏古琴音乐。
入场免费,为控制人数,欲出席烦请预先告知。
012-3721813 Mr.NG 03-78036813

Tuesday, February 9, 2010

蕾公纪念音乐会将定于3月20(SP)21(KL)两天
将有台湾的樊慰慈,香港的唐健垣,本地的陈国兴,及本人同台演出
演出者均非泛泛,应该和值得一看
本场次入场免费,但寻求赞助,
剩余款将制作蕾公纪念专刊

Monday, February 8, 2010

蕾公

聽流水感言 -- 詩堯

今天聆聽了老師演奏的流水
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覺得老師的演奏,信手拈來,
與老師的討論甫結束,不到一秒的時間,老師的第一個徵音就出來了
那是我的心情都還沒準備好,但是老師卻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秒的時間內
收拾起伏的情緒,演奏出浩瀚又平穩的引子
這是我覺得
自己在演奏上還需要再多學習的地方


第二,老師的演奏
在音量上雖然沒有很大,速度上沒有很快
但是流水、大河、大江及大海之勢
卻不時的浮現
這更是讓我深深的覺得
自己的音樂及演奏,
常在追求力量及音量的最大,速度極快的同時
是否忘記了音樂背後的精神及內在層面呢?


第三,老師的演奏
不急不徐,虛實分明
尤其在演奏七十二滾拂
是和緩的,層次漸進分明,一次比一次更大的感覺
絲毫不讓人覺得過快而感到壓迫
這也讓我自己反省到
自己的音樂音量有時過大而音色過於暴躁
或速度過快,而讓人覺得過於壓迫不耐煩


我相信,這一些都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於音樂的態度及所追求的美學
然而,自己在演奏的時候卻忽略了它
有點可惜


以上皆不是對於老師的虛偽阿諛奉承
實為學生我自己聽了老師的演奏
深感自己所不及之處的心得想法
也值得讓自己的演奏與詮釋,進行一番的省思


謝謝老師這一學期的教導,讓學生真的獲益不淺
希望下學期還能聽到老師精彩的課程

Monday, February 1, 2010

學琴心得    蕭喨方

  古琴這項樂器我是從小就知道,但僅只於它是孔子彈的琴、是公園裡用來裝飾的藝術品,一直到了國中接觸國樂時才知道古琴到今天是還有人在學習的。那時,我的一個活潑同學選了古琴當主修,但是可能耐不住她那樣好動的個性,學了一個多月就換學二胡了,所以當時的我認為古琴這樂器,活潑好動的人是學不住的。然而到了高中,我有一個主修古琴的學姐,她在夜晚會在宿舍彈唱古琴,那時我發現古琴的音色和曲調,真適合寧靜的夜晚,因為很少有樂器的音色在晚上聽來是這樣合適及動聽。所以從高中開始以後我便喜歡上古琴的聲音。來到台藝後,知道有琴樂初階這門可以學到古琴藝術的課程,我即刻就選起來了!
  前幾堂古琴課,老師以有效率的教學節奏,帶我們很快認識簡字譜的看法、左右手的指法和演奏法,當中我發現簡字譜真是有趣的樂譜,單由一個長得怪異字上,竟可以表示出一個音高、一種彈法,雖然一開始讀譜讀得挺辛苦又容易眼花,但是找出正確的彈法和音位時,古琴回報起的聲音是會讓人舒緩的,不會因為彈得七零八落而喪失對古琴的興趣,何況古琴典雅的音色很難讓人厭惡,所以現階段我練習古琴的過程還沒有排斥過它。
  課程中老師還教我們古琴上弦的方法,但是說真的這樣用手拉緊上弦的方式是既恐怖又繁複,我沒有想到古琴是這樣上弦的,我最怕的事就是拉斷弦,所以這個恐懼我還沒跨過去。除此之外,弦的綁法和絨剅穿軫這些方法倒是特殊有趣,如果拉綁弦的步驟可以全由轉軫子來調音那就容易多了。
   這學期學了四首古琴曲:有淡雅的仙翁操、肝腸寸斷的湘江怨、清幽的秋風詞、剛健的關山月;而古琴曲的特色就是琴歌,可以一邊彈一邊唱,彈奏加上唱歌我認為對音樂的體會就更進一步,尤其古琴的音色音高對歌詞的搭配相當契合,意境上能感受到一股寧靜芬芳氣息;反觀在眾多的國樂曲中,多是以熱鬧歡騰或情緒濃烈為風格,像古琴這樣不譁眾不炫技不吵雜的樂器,在氣質上更是獨樹一格;其實古琴這樂器也不應該跟其他國樂器相比,它們呈現藝術的面向不同。古琴悠久的歷史文化很難被取代或是掩蓋的。
  在四首曲子中我特別喜歡彈秋風詞,一方面是短曲一方面是喜歡它曲子的意境,這首曲子的滑音連音注音讓旋律流暢而瀟灑,這些技巧其實在古琴曲裡很常見,也因為有這些技巧才這樣吸引人去欣賞,甚至可以從這些技巧的彈法去看一個人如何詮釋音樂,這點也滿好玩的。
  我本身主修柳琴,柳琴聲音高而清脆,但因為音箱小音域高所以揉弦音韻的保留很短暫,幾個音位甚至很難聽到;在學過古琴後充分感受到音韻的流動,對於聲音的感覺也不同了,我常常下了課,心裡還會哼著幾個片段的滑音,古琴就是這樣吸引人呀!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談談松憲

今晚收听华乐新当家,谈陈松宪老师,颇有感触。
一周内,马来西亚琴界走了两人,松宪兄的离世,确实让人感到太突然。
他对马来西亚华乐或琴界的贡献有哪些?大家对他的看法又是怎样?
有好多人在1月16日第一次听他演奏,第一次见到他,却也是最后一次。
他教的学生不多,为何?
蕾公仙逝的消息,让我感到惋惜但却并不太惊讶,毕竟他已高寿93。
但松宪兄辞世的消息传来,却让我五味杂陈。
我问人,最了解他,最认识他的人是谁?
认识他二十年,但我却觉得并不很了解他。
琴,是很难自学能有成的。蕾公退休定居马来,对他的学琴来说是有很大助益的。
因为,学过琴的人都知道,书本上或琴谱上说的是一回事,有很多时候不经过老师解读,根本不能懂。
虽然蕾公并没有教他,但那时蕾公住在吉隆坡连城花园,他常常可以就近问学。
这说明,学问 学问 是要学就要问,求学 求学 学问是求来的, 不是买来的。
我有点生气他没好好照顾好身体。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琴樂初階】之心得感想---李虹瑩

心得感想:
其實我從前一直覺得古琴是一項很無聊、枯燥的樂器,它聲音小、變化少而且曲子張力不大…等等。而且修習這堂課的動機,其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主修樂器是古箏,所以想多接觸同類型的古琴;另一方面是聽過很多老師不斷的說”古琴對中國音樂很重要、學古琴很好”,但是系上學習古琴的學生又很少,所以想藉此堂課多多了解古琴方面的領域。
我覺得這學期的上課方式很不錯,雖然在空間上、樂器上及很多硬體設備的不足,但在這木質地板的學習空間上讓老師與我們拉進了彼此的距離。讓人在學習上抱著輕鬆的態度,從談天、說故事中認識古琴,從實際操作中了解古琴。對我來說,在這種輕鬆又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我是很快樂的!雖然我還說不上真的愛上古琴,但這堂課至少讓我對古琴的刻板印象改觀了,當我不用辛苦認譜找位置之後,我發現自己蠻喜歡彈古琴的。接觸過後我不認為它是很枯燥的樂器,才發現原來古琴的變化及音樂色彩真的很多且困難,雖然曲子張力沒有其他樂器曲來的強,但是古琴曲的內斂是很有味道的,而且還很有特色。老師還說過,古琴聲音小是因為從前文人雅士演奏古琴是用來修身養性,只需要演奏給自己聽,調劑身心、抒發自己情感。我覺得老師您看起來真的是有著與我們不同的氣質,不論身邊有沒有放著一台古琴,老師身上依舊散發出一種文人雅士的氣質,果然古琴音樂能夠達到人心教化、心靈純淨之境界。
古琴的曲子都比較平淡,沒有過多的突強、或任何極端的表現手法,當自己接觸過古琴後才知道,原來這不叫枯燥的音樂,而是古琴的特別韻味。現代古箏曲走向技術層面,演奏時張牙舞爪、眉頭深鎖,這樣演奏音樂到底有什麼樂趣,每個人重點放在技術好不好、速度夠不夠快,放在誇張的肢體表情動作,這樣是不是失會去音樂本身表現的內涵,我們讓音樂變得太過於誇張及做作。古琴音樂與現代的曲子完全不同,它有著非常清新不脫俗的味道。我覺得自己在詮釋某些曲子方面,也能夠吸收古琴這方面的特色,嘗試用不一樣的詮釋方法彈琴,講究內在的味道而不只是一味的追求絢麗的技巧而已。
我很喜歡這堂課,因為老師人和藹可親、課堂氣氛融洽又我們可以實際去操作古琴,比起其他某些課程來說真的有趣很多。雖然我在操作古琴上還是有許多困難,而且每次認完譜都覺得精疲力盡,但是熟悉位置之後,能夠順利的演奏出來,我就覺得自己好棒!而且好有成就感!雖然說還不懂得如何善用或詮釋古琴的音色,但是在古琴速成班裡面學到了許多相關知識,讓我試著喜歡、多多欣賞古琴藝術之美。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琴樂初階 學琴心得---柯佳蓉

起初,會選古琴課的原因是由於自己主修琴箏類樂器,對於原本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減字譜很難的古琴,應該多認識一些,所以就與老師結下了緣分。

對於古琴,在未真正接觸以前,只聽過古琴充滿玄妙傳奇的故事,但大多都是聽完就過了,也不會特別去惦記是什麼事情,直到上古琴課後,發現其實這些玄妙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來自操琴者與古琴間的心靈對話及交流。

系上珍藏著兩張歷史久遠、價值不菲的古琴,我們何其榮幸竟然能親眼所見,甚至是親自去操作她,多麼難得的經驗啊!可惜的是,她們總被掛立在溫度溼度及不穩定的樂器展覽室內,平常也沒有人去照看,只是關了門上了鎖。基本的照看都做不到了,何來的養琴呢?也許是因為系上主修古琴的學生稀少,所以珍貴的古琴們很容易被遺忘,但這似乎不是個有說服力的藉口。

其實最主要還是得回頭來探討「人」的問題,是人的心態決定了態度。就廣義層面來說,一種文化的傳承需要人、事、時、地、物各種因素的配合才得以順利且完整的流傳,但人總是等到快消失殆盡了,才會想到似乎該保留些什麼東西,可是往往等到覺醒時,該文化已經流失掉了一大塊的瑰寶,所以傳承的過程出現了斷層及遺漏,這時候總能見到該文化保有人是多麼的無奈及充滿無力感,例如歌仔戲國寶人物廖瓊枝老師:因緣際會下,我們有幸上到她的課,根據她的描述能輕易感受到她想將文化推廣傳承的意念,但每每回饋給她的卻總是後繼無力的回應。我們都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如何承接及延續下去,是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大問題。

在我學習古琴的過程中,可約略分為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操作及視譜,另一方面則是心的感受。

第一次操作古琴的時候,我不太能適應,總是慣用彈古箏的手法去彈弦,運指、手法雖有相似之處,但還是有差異的。習慣帶著義甲彈古箏的我,也因為赤手挑弦而感受到食指指甲下方那塊皮膚的疼痛,但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漸漸能習慣古琴的彈挑運指及手法。視譜這部分,減字譜雖難,卻是充滿著古代文人的智慧,我仍然在努力中,可能是看習慣簡譜及五線譜的一記號一動作,每次看譜總需要點時間才能反應過來,但我相信只要能多操作練習,反覆讀熟譜子,問題必能解決。

在心的感受方面,偶爾操琴時會想像著自己是古代的文人,悠悠的彈琴哼歌。也許是還不夠用心吧!從第一次上課到現在,我還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心靈感受,只發覺每一次自己在操作古琴時,心總是特別平靜穩定,思緒也比較容易沉澱下來,每個從琴身發出來的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古琴,是樂器,是音樂,也可以是哲學,更可以是文化。不只是技法上,古琴也讓我在思緒上有了一番新思維。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中國音樂學系古琴學期心得--林辰樺

彈琴之雅:

這學期終於盼到嚮往已久的中國古琴,猶記得成長的青春歲月中,那段終日與書卷為伍亦或奮戰的求學過往,沉吟於騷人墨客的時空對答變成了最堅實可靠的心靈寄託。思索琴棋書畫究竟是如何以美見證歷史、解讀長卷立軸裡的宇宙人生、體悟老莊的無為妙理..。


不時,想像悠遊於字卷典章的滄滄翰海;不時,我總陶醉於筆墨中一覽無盡的山川之勝。不時,我總興味盎然與詩人作時空呼喚,彷彿它了解了我們自身,彷彿它點明了所有被遺忘的真理。而不覺,時光終究飛逝,告別了那段升學主義,然而對於那典雅素樸的中國之美的欣然想望卻深植心靈。


而我總屢屢為這樣縹緲沉遠的氣息心蕩神馳,砌上一壺紫砂的雅致,而今日不僅與書卷有約,更喜不自勝終於會見有緣歷史千里的古琴來者,相會21世紀只能依樣學樣的彼人我輩。

這期間彈琴的日子,我總驚訝一顆音符裡的宇宙。宇宙何者來之?在於其間流動的氣息、奔流的意念,每顆音都象徵著無限的可能,給予聽者與演奏者更寬廣的世界與時空,無意間似乎坦率的表達中國遼闊無垠的宇宙人生觀,一種自放於自然,人與音符的交疊與再生,舉手投足中,你總能讚嘆一個人的內涵如何動輒間渾然展現,又或著怎樣一個偉大的藝術能支撐人最可貴的內在精神而使之成為可能。

每每古琴自身音響絕塵飛揚,一曲秋風無限詩詞便寫盡千秋;再再于自彈自感低容惆悵,嘆訴那湘江之無盡怨情;而或念念指端恍若化作劍心,一時競走煙捲雲霧,一會置身蒼茫雲海之上,與得道仙翁相遇、又或搭隨故人西出陽關、讓滄寂的月影照著心中的熊熊山河,幾萬里長風吹度歷史的軌跡。


泛泛空談(彈),這當下似乎劍及行之過遙,留得履及在後風塵僕僕的追趕,然而這更是未來學習的方向,劍履迄及那心中永恆的美好境地。




關於思想與操作的距離:


就這學期的實際演奏的學習來說,其實對自己是不甚滿意的。每周一回一次的現場演練,似乎甚至遺漏了一堂課程,就難以追趕的上學習的進度。這生疏的視覺印象與手指鈍遲的往返尋找中,我總汗顏和自慚這

這裡有兩個極大的啟示,一、古琴屬文字譜,就像是自成一格的語言系統,而人去建立對於系統的熟識度有賴於接觸的熟習度。二是既來要適應新的語言體系而又同時這文字體系是與音符相輔相成的,因此揭示了我們必須放下過往視譜的習慣意識,不僅僅是聽音,而更重要的是要表達這顆音。

表達這顆音?這裡發現了為何說中國音樂是重音色的民族的所在。以往在尚未施行演奏古琴前,雖是知道所謂吟滑按放的講究的確是中國音樂中,音色的關鍵特色所在;然而,既實行之後乃發覺,古琴所謂講究音色,和文字竟有如此唇齒相依的存在依附。換句話說,在這"音樂的表達"中,文字譜以給予明確的演奏音色上如何的潤飾,更甚著還有更鮮明的指法動作在內容裡。

細觀這文字之美與精妙之處,尚可發現其象形指涉的用法。每顆字皆是畫龍點睛、包羅俱全的整體呈現。而這使用象形文字的來由,又渾然天成的使人內心由然生起對遠古羅曼蒂克的旖旎想像,這音樂之妙,原妙境竟遠多過於譜面之外,還蘊藏一息對沉厚歷史的讚嘆與崇敬阿。

且說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空白之美,雖說當代許多穿鑿附會之說以為作品只要停拍或著故意的延長就可以拉近與中國空白之美的距離。然而如果實際演奏來說,其實會明瞭這暗韻的悄然升起,還本著強烈的內容歷史背景與情感。也就是說,古琴作品的來由相當比例都是琴與歌的配合,而牽涉到歌的部分總免不了有歌詞,而這歌詞訴說著什麼呢? 是否又引領了這所有操演這歷史遺跡的人們走向更寬廣而無限的天地,這內容除了文字採自才人墨客的文彩斐然、又說南到北的訴說歷史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們訴說了這人生中的真相。或許,說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白,有時,說白(說白了或是表面上的說白)反而更是一種不明不白,也許某個程度的牽引中,古琴也有這種開放的想像空間,所以,白(形而上 白)。


除了現世情感,裡面也有許多超然情感,而這些正是我深刻為東方思想著迷之因。我總感動每次的演唱和操琴中,那種唯美的掉入音樂內容的美好時空中的內心觸動。這就是內容的撼動吧。現階段初初登堂入室進入古琴殿堂的學子如我,或許雖然手指功夫尚未遊走自如,但總更隱約體悟到「但識其中趣、何勞弦上聲」之妙(又或許這是古琴音量較小的原因,因其在心中境,非表述大眾之功能),陶淵明之無弦琴之雅趣,就是這麼一個美好心靈狀態的寫照。

Sunday, January 17, 2010

蕾公走了


与蕾公最后的合影
我非常敬重的乐界老前辈陈蕾士教授于1月12日离开了人世,享寿93。
虽然人年纪大了总难免有这一天,但接到消息仍觉得不舍、难过。
蕾公的学问和人品都是让我非常佩服的,想想数月前还和他去茶馆走走,
他仍精神奕奕,今天却要在这儿悼念他。不免唏嘘,人生...

Thursday, January 7, 2010

Happy New Year

Dear 琴友们
Happy New Year!
1月16日红曲馆办古琴音乐会,我没有办法参加,有空前往的人,可好好观摩一下。

学期要结束了,学校进入期末考的阶段了。
台艺大的学生被要求期末缴交一份课后心得报告。
我正在检阅,觉得他们写得很有趣,在经过他们同意后,
将陆陆续续把文章贴在blog上,让大家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