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談談松憲

今晚收听华乐新当家,谈陈松宪老师,颇有感触。
一周内,马来西亚琴界走了两人,松宪兄的离世,确实让人感到太突然。
他对马来西亚华乐或琴界的贡献有哪些?大家对他的看法又是怎样?
有好多人在1月16日第一次听他演奏,第一次见到他,却也是最后一次。
他教的学生不多,为何?
蕾公仙逝的消息,让我感到惋惜但却并不太惊讶,毕竟他已高寿93。
但松宪兄辞世的消息传来,却让我五味杂陈。
我问人,最了解他,最认识他的人是谁?
认识他二十年,但我却觉得并不很了解他。
琴,是很难自学能有成的。蕾公退休定居马来,对他的学琴来说是有很大助益的。
因为,学过琴的人都知道,书本上或琴谱上说的是一回事,有很多时候不经过老师解读,根本不能懂。
虽然蕾公并没有教他,但那时蕾公住在吉隆坡连城花园,他常常可以就近问学。
这说明,学问 学问 是要学就要问,求学 求学 学问是求来的, 不是买来的。
我有点生气他没好好照顾好身体。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琴樂初階】之心得感想---李虹瑩

心得感想:
其實我從前一直覺得古琴是一項很無聊、枯燥的樂器,它聲音小、變化少而且曲子張力不大…等等。而且修習這堂課的動機,其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主修樂器是古箏,所以想多接觸同類型的古琴;另一方面是聽過很多老師不斷的說”古琴對中國音樂很重要、學古琴很好”,但是系上學習古琴的學生又很少,所以想藉此堂課多多了解古琴方面的領域。
我覺得這學期的上課方式很不錯,雖然在空間上、樂器上及很多硬體設備的不足,但在這木質地板的學習空間上讓老師與我們拉進了彼此的距離。讓人在學習上抱著輕鬆的態度,從談天、說故事中認識古琴,從實際操作中了解古琴。對我來說,在這種輕鬆又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我是很快樂的!雖然我還說不上真的愛上古琴,但這堂課至少讓我對古琴的刻板印象改觀了,當我不用辛苦認譜找位置之後,我發現自己蠻喜歡彈古琴的。接觸過後我不認為它是很枯燥的樂器,才發現原來古琴的變化及音樂色彩真的很多且困難,雖然曲子張力沒有其他樂器曲來的強,但是古琴曲的內斂是很有味道的,而且還很有特色。老師還說過,古琴聲音小是因為從前文人雅士演奏古琴是用來修身養性,只需要演奏給自己聽,調劑身心、抒發自己情感。我覺得老師您看起來真的是有著與我們不同的氣質,不論身邊有沒有放著一台古琴,老師身上依舊散發出一種文人雅士的氣質,果然古琴音樂能夠達到人心教化、心靈純淨之境界。
古琴的曲子都比較平淡,沒有過多的突強、或任何極端的表現手法,當自己接觸過古琴後才知道,原來這不叫枯燥的音樂,而是古琴的特別韻味。現代古箏曲走向技術層面,演奏時張牙舞爪、眉頭深鎖,這樣演奏音樂到底有什麼樂趣,每個人重點放在技術好不好、速度夠不夠快,放在誇張的肢體表情動作,這樣是不是失會去音樂本身表現的內涵,我們讓音樂變得太過於誇張及做作。古琴音樂與現代的曲子完全不同,它有著非常清新不脫俗的味道。我覺得自己在詮釋某些曲子方面,也能夠吸收古琴這方面的特色,嘗試用不一樣的詮釋方法彈琴,講究內在的味道而不只是一味的追求絢麗的技巧而已。
我很喜歡這堂課,因為老師人和藹可親、課堂氣氛融洽又我們可以實際去操作古琴,比起其他某些課程來說真的有趣很多。雖然我在操作古琴上還是有許多困難,而且每次認完譜都覺得精疲力盡,但是熟悉位置之後,能夠順利的演奏出來,我就覺得自己好棒!而且好有成就感!雖然說還不懂得如何善用或詮釋古琴的音色,但是在古琴速成班裡面學到了許多相關知識,讓我試著喜歡、多多欣賞古琴藝術之美。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琴樂初階 學琴心得---柯佳蓉

起初,會選古琴課的原因是由於自己主修琴箏類樂器,對於原本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減字譜很難的古琴,應該多認識一些,所以就與老師結下了緣分。

對於古琴,在未真正接觸以前,只聽過古琴充滿玄妙傳奇的故事,但大多都是聽完就過了,也不會特別去惦記是什麼事情,直到上古琴課後,發現其實這些玄妙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來自操琴者與古琴間的心靈對話及交流。

系上珍藏著兩張歷史久遠、價值不菲的古琴,我們何其榮幸竟然能親眼所見,甚至是親自去操作她,多麼難得的經驗啊!可惜的是,她們總被掛立在溫度溼度及不穩定的樂器展覽室內,平常也沒有人去照看,只是關了門上了鎖。基本的照看都做不到了,何來的養琴呢?也許是因為系上主修古琴的學生稀少,所以珍貴的古琴們很容易被遺忘,但這似乎不是個有說服力的藉口。

其實最主要還是得回頭來探討「人」的問題,是人的心態決定了態度。就廣義層面來說,一種文化的傳承需要人、事、時、地、物各種因素的配合才得以順利且完整的流傳,但人總是等到快消失殆盡了,才會想到似乎該保留些什麼東西,可是往往等到覺醒時,該文化已經流失掉了一大塊的瑰寶,所以傳承的過程出現了斷層及遺漏,這時候總能見到該文化保有人是多麼的無奈及充滿無力感,例如歌仔戲國寶人物廖瓊枝老師:因緣際會下,我們有幸上到她的課,根據她的描述能輕易感受到她想將文化推廣傳承的意念,但每每回饋給她的卻總是後繼無力的回應。我們都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如何承接及延續下去,是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大問題。

在我學習古琴的過程中,可約略分為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操作及視譜,另一方面則是心的感受。

第一次操作古琴的時候,我不太能適應,總是慣用彈古箏的手法去彈弦,運指、手法雖有相似之處,但還是有差異的。習慣帶著義甲彈古箏的我,也因為赤手挑弦而感受到食指指甲下方那塊皮膚的疼痛,但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漸漸能習慣古琴的彈挑運指及手法。視譜這部分,減字譜雖難,卻是充滿著古代文人的智慧,我仍然在努力中,可能是看習慣簡譜及五線譜的一記號一動作,每次看譜總需要點時間才能反應過來,但我相信只要能多操作練習,反覆讀熟譜子,問題必能解決。

在心的感受方面,偶爾操琴時會想像著自己是古代的文人,悠悠的彈琴哼歌。也許是還不夠用心吧!從第一次上課到現在,我還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心靈感受,只發覺每一次自己在操作古琴時,心總是特別平靜穩定,思緒也比較容易沉澱下來,每個從琴身發出來的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古琴,是樂器,是音樂,也可以是哲學,更可以是文化。不只是技法上,古琴也讓我在思緒上有了一番新思維。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中國音樂學系古琴學期心得--林辰樺

彈琴之雅:

這學期終於盼到嚮往已久的中國古琴,猶記得成長的青春歲月中,那段終日與書卷為伍亦或奮戰的求學過往,沉吟於騷人墨客的時空對答變成了最堅實可靠的心靈寄託。思索琴棋書畫究竟是如何以美見證歷史、解讀長卷立軸裡的宇宙人生、體悟老莊的無為妙理..。


不時,想像悠遊於字卷典章的滄滄翰海;不時,我總陶醉於筆墨中一覽無盡的山川之勝。不時,我總興味盎然與詩人作時空呼喚,彷彿它了解了我們自身,彷彿它點明了所有被遺忘的真理。而不覺,時光終究飛逝,告別了那段升學主義,然而對於那典雅素樸的中國之美的欣然想望卻深植心靈。


而我總屢屢為這樣縹緲沉遠的氣息心蕩神馳,砌上一壺紫砂的雅致,而今日不僅與書卷有約,更喜不自勝終於會見有緣歷史千里的古琴來者,相會21世紀只能依樣學樣的彼人我輩。

這期間彈琴的日子,我總驚訝一顆音符裡的宇宙。宇宙何者來之?在於其間流動的氣息、奔流的意念,每顆音都象徵著無限的可能,給予聽者與演奏者更寬廣的世界與時空,無意間似乎坦率的表達中國遼闊無垠的宇宙人生觀,一種自放於自然,人與音符的交疊與再生,舉手投足中,你總能讚嘆一個人的內涵如何動輒間渾然展現,又或著怎樣一個偉大的藝術能支撐人最可貴的內在精神而使之成為可能。

每每古琴自身音響絕塵飛揚,一曲秋風無限詩詞便寫盡千秋;再再于自彈自感低容惆悵,嘆訴那湘江之無盡怨情;而或念念指端恍若化作劍心,一時競走煙捲雲霧,一會置身蒼茫雲海之上,與得道仙翁相遇、又或搭隨故人西出陽關、讓滄寂的月影照著心中的熊熊山河,幾萬里長風吹度歷史的軌跡。


泛泛空談(彈),這當下似乎劍及行之過遙,留得履及在後風塵僕僕的追趕,然而這更是未來學習的方向,劍履迄及那心中永恆的美好境地。




關於思想與操作的距離:


就這學期的實際演奏的學習來說,其實對自己是不甚滿意的。每周一回一次的現場演練,似乎甚至遺漏了一堂課程,就難以追趕的上學習的進度。這生疏的視覺印象與手指鈍遲的往返尋找中,我總汗顏和自慚這

這裡有兩個極大的啟示,一、古琴屬文字譜,就像是自成一格的語言系統,而人去建立對於系統的熟識度有賴於接觸的熟習度。二是既來要適應新的語言體系而又同時這文字體系是與音符相輔相成的,因此揭示了我們必須放下過往視譜的習慣意識,不僅僅是聽音,而更重要的是要表達這顆音。

表達這顆音?這裡發現了為何說中國音樂是重音色的民族的所在。以往在尚未施行演奏古琴前,雖是知道所謂吟滑按放的講究的確是中國音樂中,音色的關鍵特色所在;然而,既實行之後乃發覺,古琴所謂講究音色,和文字竟有如此唇齒相依的存在依附。換句話說,在這"音樂的表達"中,文字譜以給予明確的演奏音色上如何的潤飾,更甚著還有更鮮明的指法動作在內容裡。

細觀這文字之美與精妙之處,尚可發現其象形指涉的用法。每顆字皆是畫龍點睛、包羅俱全的整體呈現。而這使用象形文字的來由,又渾然天成的使人內心由然生起對遠古羅曼蒂克的旖旎想像,這音樂之妙,原妙境竟遠多過於譜面之外,還蘊藏一息對沉厚歷史的讚嘆與崇敬阿。

且說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空白之美,雖說當代許多穿鑿附會之說以為作品只要停拍或著故意的延長就可以拉近與中國空白之美的距離。然而如果實際演奏來說,其實會明瞭這暗韻的悄然升起,還本著強烈的內容歷史背景與情感。也就是說,古琴作品的來由相當比例都是琴與歌的配合,而牽涉到歌的部分總免不了有歌詞,而這歌詞訴說著什麼呢? 是否又引領了這所有操演這歷史遺跡的人們走向更寬廣而無限的天地,這內容除了文字採自才人墨客的文彩斐然、又說南到北的訴說歷史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們訴說了這人生中的真相。或許,說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白,有時,說白(說白了或是表面上的說白)反而更是一種不明不白,也許某個程度的牽引中,古琴也有這種開放的想像空間,所以,白(形而上 白)。


除了現世情感,裡面也有許多超然情感,而這些正是我深刻為東方思想著迷之因。我總感動每次的演唱和操琴中,那種唯美的掉入音樂內容的美好時空中的內心觸動。這就是內容的撼動吧。現階段初初登堂入室進入古琴殿堂的學子如我,或許雖然手指功夫尚未遊走自如,但總更隱約體悟到「但識其中趣、何勞弦上聲」之妙(又或許這是古琴音量較小的原因,因其在心中境,非表述大眾之功能),陶淵明之無弦琴之雅趣,就是這麼一個美好心靈狀態的寫照。

Sunday, January 17, 2010

蕾公走了


与蕾公最后的合影
我非常敬重的乐界老前辈陈蕾士教授于1月12日离开了人世,享寿93。
虽然人年纪大了总难免有这一天,但接到消息仍觉得不舍、难过。
蕾公的学问和人品都是让我非常佩服的,想想数月前还和他去茶馆走走,
他仍精神奕奕,今天却要在这儿悼念他。不免唏嘘,人生...

Thursday, January 7, 2010

Happy New Year

Dear 琴友们
Happy New Year!
1月16日红曲馆办古琴音乐会,我没有办法参加,有空前往的人,可好好观摩一下。

学期要结束了,学校进入期末考的阶段了。
台艺大的学生被要求期末缴交一份课后心得报告。
我正在检阅,觉得他们写得很有趣,在经过他们同意后,
将陆陆续续把文章贴在blog上,让大家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