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琴路历程
我自小喜欢音乐,音准音感有些先天的优势,在没有音乐的基础训练下,已有较好的音感,因此在小学时就被选入学校的合唱团,到初中时也被选入学校音乐班。
这可能跟我有父亲的遗传有关;父亲也是非常喜欢中国音乐,常会买一些华乐的唱片来听,小时候每到周末电视台会有京剧的节目,父亲都会看。耳濡目染下,我也喜欢音乐。
记得14岁时父亲带我到一个亲戚家玩,看到他家有一台古筝,当然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那叫古筝,只觉得声音泠琅清脆,甚是好听。虽然那时我还不懂何谓行云流水,但也觉得声音象流水,心中好生羡慕。巧的是,自此回家后, 居然有一个平常不是特别有来往的同学跑来问我要不要学古筝。这有点像被算命的说中了你的命盘似的,感觉很讶异。原来她的舅妈(马锦銮老师)在救国团教古筝,我当然很想学但我怕家里不给学,因为家里经济虽然说不上是困顿,毕竟4个孩子在读书,哪有多余的闲钱去学课外的东西。她居然愿意教我不收学费,父母亲也就同意了。只是还是的买乐器,父母也很支持的出了一笔不算太小的钱给我买了台古筝,让我雀跃不已。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琴路生涯。
学了两年,在这期间,家中每当有客人来,父亲都会很得意地要我在客人面前表演几曲,大概我也没让他丢脸吧!父亲很爱听我弹古筝,每周一次去老师家上课,从没缺课,每天练琴几乎不间断,算是蛮努力的学生。国中毕业时父亲的了癌症,住在医院里,知道父亲爱听我弹筝,我在家里选了几首轻快的乐曲,有小录音机录下来,带到医院给父亲听,希望他高兴,然后可以快点好起来。哪知道,那天下午拿到医院里时,父亲陷入昏迷,琴声在床头响着,希望能唤回父亲,但轻快的乐曲,却怎会变成沉重的不得了的乐曲了呢!床边的大家个个泪如雨下。我在床边轻轻地向父亲许愿,我会努力好好学好古筝,请他放心。父亲走了…。
后来,我的老师建议我去考国立艺专(现在的台艺大);考乐器演奏那天,我从早上等到中午,都没轮到,中午休息,下午继续考。我和朋友也出去吃饭了,然后找了间空教室休息,直到准考证上写的考试时间1:30。等我再回到考场外,
考场服务人员发现了我的考号,质问我为何没准时回来考试,现在那一组依考完了,成绩也封了,怎办!原来学校公布的时间是1:00。由于错不在我,考官决定给我一个机会,如果我的表现不错,他们才考虑向学校申请成绩拆封,否则就当我是缺考,完全没机会了。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第一首曲子弹得真是胡说八道,心想这下完了;再想,把心一横,算了! 是好是坏自有天命了。结果居然出奇的好。一出考场,考场服务学长便告诉我你有希望。结果我考上了。
考进艺专后,班上有2人主修古筝,系主任希望我专修古琴,当时的我并不认识古琴,也没听过古琴的音乐,可是我有学琵琶,所以我去问我的琵琶老师林谷芳的意见,他说古琴很好;就这么一句话改写了我的人生。我入了王海燕老师的门下启蒙,2年后再入孙毓芹老师的门下。一路走来,似乎冥冥中已被安排得顺顺利利,没什么曲折,学习顺利,师长器重,直到5年专校,3年大学毕业,开了第一场个人独奏会,我想我这辈子的人生是否已注定要为古琴而走,正如我的老师,我的义父孙毓芹先生——“此生只为雅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