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那個古老的樂器,從小就覺得他很遙遠應該碰觸不到這一塊,只是覺得好像老一輩的老師都不知道為什麼,都會去接觸古琴這個文人音樂,還有以前彈琴有些琵琶作品都有用到古琴的素材不管是流水、還是改編的作品,小時候對古琴就是這些印象,終於在這個學期學校第一次讓我接觸這個樂種。
一開始接觸古琴,光看了那個譜真的就是讓我受夠了,乍看下去根本就是無字天書密密麻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符號,很多都是縮寫沒有人教根本就看不懂,上了四個曲子越看譜越覺得有趣,一個部分一個部份慢慢的拆開來理解,我看減字譜真的要慢慢的看,看一個想一個,而且可能跟琵琶很多技巧有點類似,但名稱卻有點不同,讓我經常精神錯亂;但透過不同技巧,指序的安排,也讓我聽到不同的音色變化,像是指甲撥弦的聲音以及用肉撥弦的不同一個較明亮一個較悶,我覺得他的技巧跟琵琶一樣相當的繁複;譜上面所標的指法我覺得都是經過很久的流傳下來才修訂好的指法,而且必須按照譜上所寫的指法安排,好像不按照譜上面演奏會造成手指打結。古琴一共是七條弦他有十三個徽位也就是說他有九十一個音,對於初學的我來說,更是吃足了苦頭左右手都快顧不了了。
古琴好像在寫秋天那種比較哀傷的風格,或者感慨人生這兩類的作品較多,或許是我對古琴還了解得不夠深入,但我想這可能是造就古琴背後成為文人音樂的一個原因之一,總是在官場失意或者碰到人生的大挫折後歸隱山林,過著隱居般的生活才進行這些古琴作品的創作,像這學期所學的後三個作品,我覺得都是格外的哀傷,而且透過景色的描寫反映在人的身上,好像較為明亮風格的作品比較少,我覺得跟現在很多戲劇有一樣的感覺,較多的時候總是演著灰暗的戲碼,喜劇收場的的戲碼相對的較少,但不得不說再反應悲傷的曲調更能觸動心弦。
古琴樂器本身我覺得音色充滿各式各樣的風格變化,我最喜歡的音色應該就是滑弦的聲音,我覺得好美好美那是一種很深很深的一種感覺,訴說了我心中很多糾結的心理狀態,我認為古琴的每個音好像反映了每個人心裡的狀態,應該這麼說我們每個人在演奏樂器都是在反映了自己心裡所想的,但是古琴他的心理狀態我覺得是最直接的傳達出去,也或許是現在許多器樂曲多著重在炫技的部分,所以失去了那個最原始的心裡感覺,這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不同面向來看古琴,對我來說這學期可是初體驗,除了學到了粗淺的古琴入門之外,我覺得跟老師的互動我覺得也是我學習到的東西,有點是在交換意見的對談,跟我上有些課程感覺很不相同,我覺是有互動的學習,對於有些課題可以在同學跟同學之間互相的交換意見,不只是在音樂上的事情,很多方面都有機會探討到。